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江市做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不够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政办发〔2017〕79号
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江市
做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不够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相关部门:
《临江市做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不够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整改。
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10日
临江市做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不够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临江市委、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围绕市委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对于反馈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不够”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整改具体实施方案。
一、整改要求
1.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指示逐字逐句进行解读梳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2.加强系统谋划。对梳理出的任务,结合临江实际进行系统研究,对每一项任务进行深度谋划,细化成具体的项目,明确任务目标、实现路径、完成时限和具体抓手。
3.明确任务、细化分工。把细化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各个部门,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二、整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部署,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全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从目前的3兆瓦增加到18兆瓦。努力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双控”目标。为打造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贡献力量。
2.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绿色GDP考核。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序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工作,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劣V类水体降到15%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86.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饮用水水质100%达标。
3.彻底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规划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系统治理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完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促进农业清洁生产,对农用化肥、农药使用和规模化以下畜禽养殖进行集中管治,缩小城乡生态环境差别,使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好转,让城乡居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领导:杨莅春
分管领导:张在兴
责任部门: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各乡镇(街)等相关部门配合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在思路定位上,着力坚持“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总体战略不动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突出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主线”,激发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守住安全、稳定和廉政“三条底线”,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努力建设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2.在动力转换上,加快煤、林、铁“老三样”传统产业优化提升,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构建临江绿色发展、转型振兴新动能。一是改造提升“老三样”。煤炭方面,坚定不移执行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林木加工方面,推进宝健木业、金豹木业等传统林产企业不断加大自主专利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尽快实现硅藻土复合地板、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等转型产品规模化生产,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对于停产、半停产的刨花板公司、禄林木业,积极争取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推进企业加快转型。铁矿采选冶炼方面,重点抢抓去产能政策,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向新材料产业转型。二是培育壮大“新五样”。矿产新材料产业:一要加大镁质新材料产业发展。着眼航天、军工、汽车、通信、电子等领域应用,以镁产业升级换代、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扶持东锋镁业等重点企业尽快通过“债转股”和招商激活等方式尽快启动。推动临江镁业集团公司超微细镁合金粉生产线建设。开发拓展稀土镁合金、镁耐材、镁化工、镁建材等系列镁质材料产品。力争到2021年,建成全省最大镁质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二要强力推进硅藻土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性跃升。要突出顶层设计,力争将硅藻土资源列为吉林省战略性矿产。设立硅藻土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白山市硅藻土工业集中区,实行统一管理。突出创新导向,研发并拓展硅藻土化工新材料、环保洁净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环保家居材料为主干的产品链条。突出品牌导向,加快把硅藻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争到2021年培育3-5个全国名牌产品。力争到2021年,建成国内最大的硅藻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从中国硅藻土城向中国硅藻土新材料产业城的升级。矿泉饮品产业:依托“引泉入城”输水工程,实施集约高效开发战略,加快“矿泉饮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矿泉饮品产业。采取“引大限小”措施,着力引进有实力、信誉好、带动力强的战略投资者,推进优质矿泉资源与道地果粮资源深度融合,大力开发中高档矿泉饮品。到2021年计划落地战略型矿泉饮品企业3-5家,打造500万吨级的矿泉饮品产业城。医药健康产业:立足发挥特色、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到2021年将引进2-3家大型医药集团,力争药企税收达到亿元以上,建成名副其实的“北药基地”。立足特色资源,从供给端入手,着力开发“药食同源”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进一步做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促进绿色食品和保健品提档升级,建设省内知名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3.在质量提升上,着力形成推动绿色转型的内生发展机制。一是以开放带动转型。主动融入大开放格局,大力实施双向开放战略,积极打造全省向东向南开放的腹地、东部绿色产品集散地、对朝开放前沿区、连接东北东部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谋划推进鸭绿江500公里临江段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边境合作区建设,以国家级口岸与边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对朝合作,综合开发楸岛,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和鸭绿江演艺广场建设。二是以改革助推转型。全面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努力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路径,贯彻落实好省“新35条政策”和市“25条政策”,实施百名县处级干部包保小微企业等专项帮扶活动。到2020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
责任领导:娄善伟
分管领导:历 国
责任部门: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国土局、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市安监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旅游局、市商务粮食局、市交通局、鸭绿江旅游投资公司、花山镇、六道沟镇、大栗子街道等相关部门配合
(三)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
1.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服务业发展相关规划、方案,确定旅游、物流、养老等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十三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以上,使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突出资源优势,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以四保临江、陈云旧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溥仪退位历史遗迹为代表的文化历史旅游,以溪谷、松岭雪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加快开发老秃顶子、石林工业、中国经典电影摄影拍摄基地等景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物流,推进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口岸监管场所、中朝国际大桥建设,增强对外贸易服务功能,加快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中心建设。
3.突出机制保障,确保服务业攻坚取得实效。成立服务业发展攻坚领导小组,制定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定期实施服务业运行监测。制定服务业考核办法,加强目标考核、优化绩效奖惩,落实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服务业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领导:杨莅春
分管领导:刘 丽
责任部门:市发改局牵头,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粮食局、经济开发区、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局、鸭绿江旅游投资公司、花山镇、苇沙河镇、大栗子街道等相关部门配合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理念、产业、企业、能力、制度、人才、环境“七个创新”,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新模式。推进理念创新,鼓励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和各类创业群体开展创业活动,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体系。推进产业创新,突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以科技推动创新能力整体提升。重点围绕“新五样”延伸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到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明显增强,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力,经济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矿产新材料、矿泉饮品、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进入价值链中高端。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方在区域发展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引领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跃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年均增长率达到8%。
责任领导:刘 澄
分管领导:柳玉强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计生局、市交通局、市商务粮食局、市住建局、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
1.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五个为”要求,巩固扩大成果,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做到承接、下放、优化、清理、监管“五个”到位,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及名称,实行清单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批监管、加强“四制”监管、加强资金监管,做到“四必查”,即对楼堂馆所项目必查、对重大民生项目必查、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查、对重点扶贫项目必查。
3.大力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做到工业项目在30个工作日内、房地产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在50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审批事项,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领导:杨莅春
分管领导:梁 东
责任部门:市政府办牵头,市发改局、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