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搜索:
您所在位置:首页>政府文件

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江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2〕7号)

    临江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11-02责任编辑: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收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江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政发〔20227

    

各乡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临江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2022年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江市人民政府 

                                2022112 

  (此件正文公开发布) 

  

临江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意见》(吉政发〔2022〕1号)、《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白山政发〔202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引导我市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要指示精神,以延链、扩链、强链、补链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一批注重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加快推动临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2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原有3户的基础上再培育2户,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培育优质“种子企业”6户。组织域内企业参加省、白山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人才培训50人次以上。到2025年底,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户,培育优质“种子企业”32户。组织域内企业参加省、白山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人才培训200人次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培育优质“种子企业”,重点围绕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文旅、能源等领域,深入挖掘一批符合培育条件的优质“种子企业”,组织优质企业纳入白山市“种子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优质“种子企业”为重点,对首次被认定为白山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接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每户本级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对首次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小企业,在获得省级奖励基础上,本级财政再给予1:1配套奖励。加强运行监测,依托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大数据平台,将符合入库标准的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协调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支持新产品推广应用,做好《吉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指导目标》相关政策宣传,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创新研发投入,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吉林省科技企业R&D经费投入引导计划,对域内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应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R&D经费投入增量部分争取省级后补助。支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主建立研发机构,为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争取省级奖励资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合同并实施转化,推荐优秀科技成果申报省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依托省科技大市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供需专区,落实相关征集任务,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依托品牌服务商,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境内外商标的注册指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标准提升,推荐企业参与“吉致吉品”区域品牌认证。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盟,搭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信息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现代化经营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推进企业合规建设,提升企业法治水平。大力推广企业精益管理模式,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精益管理诊断服务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着力强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对接国家、省相关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计划,设立“专精特新贷”产品。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通过“吉企银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专区,开展“点对点”融资服务。强化上市培育,按照省、白山市工作部署,结合临江实际情况,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吉林股权交易所“专精特新板”进行股权托管、挂牌、转让。 

  (四)着力增强创业孵化功能加快孵化载体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项目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各类“双创”活动,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小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孵化基地、投融资机构、大专院校合作,链接创新资源,落地转化一批创新项目成果。积极对接省级部门,开展“创业导师走进创业孵化园区”活动,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创新“双创”平台发展模式,引导全市“双创”平台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流程标准,提升“双创”平台服务水平。 

  (五)着力强化人才培育大力培养人才,争取省、白山市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各类人才评选活动,培养一批技能拔尖或掌握传统技术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创意大师、吉林工匠。对接职业院校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建设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培训服务全覆盖。积极引进人才,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精准性。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会,搭建企业与大专院校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各地建设人才公寓,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六)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产业类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对接省市两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关键技术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对接省、市两级公办院校、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开放目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服务或低收费服务。加快综合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引导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信息技术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精准服务;推动建立专家志愿服务团或服务工作站,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落实省市两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政策,推动企业业务“上云”。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建设。做好企业服务。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强化县级领导包保制度,县级领导及包保部门定期深入企业,研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展会,帮助符合省、市奖补条件的企业申请各级补助资金。积极培育第三方电商平台,发展跨境电商,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广电商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推进、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制定行动计划,实化工作举措,细化责任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组建服务专班。组建市级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文旅、能源6个服务专班,各服务专班分别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形成市级领导挂帅、市直部门牵头负责工作机制,各服务专班负责本领域优质“种子企业”的挖掘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推荐等工作,强化服务和政策支持。 

  (三)完善工作机制。各工作专班要主动作为,分层级确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目标,围绕各领域重点企业,做好培育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定期做好调度,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凝聚合力,共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四)强化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兑现《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意见》各项政策措施。  

  (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门户网站等各类媒体以及新媒体,大力宣传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附件:1.市级服务专班分工表 

        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及责任分工清单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