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23〕3号)
各乡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2023年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1年7月,我市被列为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单位,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吉林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等精神,扎实做好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的理念,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营造健康氛围,全力提升广大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健康状况,确保达到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标准。
二、工作目标
(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95%以上。
(二)全市村(社区)符合健康村(社区)标准的达到30%;健康家庭每村(社区)达到5户以上;城乡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县区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的达到60%。开展合理膳食健康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做好《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推广工作,以市为单位重点专业医护骨干培训率达到100%。
(四)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的达到50%,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继续做好学校减盐宣传与教育普及工作,“合理膳食”学校专项主题活动覆盖辖区2/3的中小学校,相关知识培训率达到95%以上,中小学生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五)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的达到50%,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70%以上。
(六)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的达到20%,职工对健康促进企业的知晓率达70%以上。合理膳食培训覆盖所有食品企业。
(七)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建设指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八)有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各单位、社区(村)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和相应设备、场所、工作制度。
(九)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实际的,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的干预模式,探索促进区域健康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合理膳食综合干预措施落实。
三、时间安排
根据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统一时间安排,建设工作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府承诺,工作启动(2023年2月—2023年4月)。市政府制定《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市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全面达标(2023年5月—2024年6月)。各乡镇(街)、市直部门和相关单位制定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创建支持性环境、组织实施并开展监督指导,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督导,效果评价(2024年6月—2024年8月)。对照标准自查提高,完善各类工作项目及相关资料整理建档,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标准;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创建效果评估,并提交评估资料,迎接国家验收。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全市健康促进体制机制、领导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
1.市政府把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健康促进县区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成立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乡镇(街)、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详见附件1)。定期召开领导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2.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各部门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督导各部门制定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报送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3.督导建立覆盖城乡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各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和相应工作制度。
(责任部门: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综合干预健康促进
1.开展需求评估。了解全市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开发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基本情况。
2.确定优先领域。结合健康促进县区综合评分表(详见附件2),分析全市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适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制定全市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3.定期评价干预效果。
(责任部门: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健康促进建设的场所和公共环境
1.促进健康建设的支持性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2.建设无烟环境。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医疗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
3.全市范围内环境整洁卫生。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
4.提供足够的锻炼场地和设施。
5.对有健康困难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活动,建设健康、安全、愉快环境和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
(责任部门: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营造社会氛围,广泛舆论宣传,提高健康促进县区认知
1.督导各乡镇(街)、部门(单位)加强健康促进县区多形式宣传,提高对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2.组织广播电视台、各乡镇(街)、部门(单位)网站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或栏目,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宣传推广、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县区理念,宣传各类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为健康促进县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责任部门: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评估督导项目监测
1.负责全国统一的基线调查。
2.负责全市创建工作阶段进展督导。
3.负责国家、省、市联合开展的健康促进县区效果评估。
4.负责编写年度辖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5.负责组织对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开展考核和命名。
6.负责健康促进县区评价指标体系各项内容落实。
(责任部门: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重点建设健康促进项目
1.成立局、医疗卫生机构两级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围绕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制定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健康促进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单位)沟通、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各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为辖区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经过建设,60%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4.全市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禁烟。
5.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按照服务规范要求,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宣传栏、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参与式体验等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活动,有效落实健康教育服务内容,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6.负责“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基本健康教育服务”等指标内容的分解落实。
7.各类健康促进活动有完整的材料支撑(通知、签到、工作记录、现场图片、讲座课件、材料发放记录、各类统计等)并分类规范建档。
8.负责对肥胖人群、吸烟人群进行分类统计,经过建设,吸烟率下降3%,肥胖率下降5%。
9.卫生健康系统内开展工间操活动。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提高20%,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0%。
10.组织卫生健康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全员培训,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技能。
11.负责卫生健康系统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材料审核上报。
(责任部门:市卫生健康局)
(七)培训和能力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县区的认识和工作能力。
1.卫生健康部门。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县区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对健康促进县区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
(责任部门:市卫生健康局)
(八)重点宣传健康促进项目
1.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提升辖区居民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重点内容,在电视、移动媒体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组织开展健康巡讲,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质量和覆盖面,每年直接受益人数达总人口的30%。
2.健康中国行。围绕“健康中国行”主题,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3.卫生日主题活动。坚持日常宣传教育与主题日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时段内,深入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4.负责对各部门(单位)、各医疗机构健康促进宣传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负责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督导。
5.负责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
6.负责印发各类健康促进示范标准,发布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多形式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促进项目的知晓率。
(责任部门:市卫生健康局)
(九)建设健康村(社区)
1.将健康村(社区)建设纳入乡镇(街)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居民健康的系列政策和相关措施。
2.建立乡镇(街)、村(社区)两级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和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的两级工作网络。
3.组织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村(社区)公开承诺并倡导全体居民参与健康村(社区)建设,有具体实施方案。
4.广泛组织村(社区)开展包含合理膳食内容在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健康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健康主题活动。
5.居民对健康村(社区)的知晓率达到70%,30%的村(社区)符合健康村(社区)标准,每村(社区)评选出5户以上健康家庭。
6.居民对健康素养行动知晓率达6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2%以上,对健康村(社区)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7.各类健康活动促进活动有完整的材料支撑(通知、签到、工作记录、现场图片、讲座课件、材料发放记录、各类统计等)并分类规范建档。
8.负责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各类指标的具体落实,负责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材料的审核上报。
(责任部门:各乡镇、街道)
(十)建设健康促进学校
1.成立局、校两级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两级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2.将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纳入规划,明确学校创建职责,公开承诺并呼吁师生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建设。
3.辖区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年度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记录、档案资料完整、管理规范。
4.组织学校开展健康促进相关培训、巡讲,提高师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能力;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手抄报、知识竞赛等两次以上的健康促进实践活动,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5.在2023年5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和健康促进机关标准;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
6.学校保健人员或校医培训率达95%以上,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7.负责组织实施“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指标的落实。
8.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机关(教育范围)材料审核上报。
(责任部门:市教育局)
(十一)建设健康促进企业
1.成立局、企业两级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两级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2.制定相关文件和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年度有计划总结、活动有记录,各类档案资料规范完整。
3.开展无烟环境建设,有控烟阵地和定期宣传。
4.组织各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培训,举办防护技能、应急演练。
5.组织各企业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讲座,每年不少于4次;每年举办2次以上以健康为主题的戒烟、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有通知、签到、现场图片、工作记录、讲座课件等全部资料)。
6.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每年更换不少于6期。
7.负责组织督导、考核各企业对健康促进企业评价指标的落实。
8.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0%;职工吸烟率下降3%;职业防护知识、技能有所提高;职工对健康促进企业的知晓率达70%以上。
9.全市大中型企业20%达到健康促进企业标准。
(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商务局)
(十二)建设健康促进机关
1.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机关,倡议动员市直部门(单位)全体职工参与建设。
2.各部门(单位)有健康促进领导小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有系列健康促进文件、制度、计划总结。
3.各项健康促进活动有记录,档案资料管理规范。
4.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有控烟宣传;单位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5.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每年更换不少于6期。
6.每年4次以上健康讲座和2次以上以健康为主题的戒烟、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有通知、签到、现场图片、工作记录、讲座课件等全部资料。
7.组织各部门(单位)对职工吸烟人群、肥胖人群进行统计,职工肥胖率下降5%、吸烟率下降3%。
8.开展工间操活动、提高职工身体素质,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提高20%。
9.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70%以上。
10.负责组织督导考核“健康促进机关”各项指标的落实和健康促进机关的材料上报。
11.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50%的达到健康促进机关标准。
(责任部门: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十三)媒体宣传健康促进
1.成立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2.宣传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理念,宣传出台的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宣传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城乡居民对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3.每类媒体开设至少一档健康教育类固定专题节目或栏目,新闻报道或专题节目每年累计20次以上。
4.市融媒体中心制作“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专题宣传片一部,制作“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公益广告,并在电视台循环播放。电视台每天在热点时段播放“临江市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宣传内容的滚动字幕。
5.所有宣传报道或专题栏目的资料规范入档。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
(十四)窗口单位健康促进建设
1.负责落实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健康促进宣传工作,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电子屏幕,每2个月更新一次,提高公众对“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的知晓率。
2.公众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定期发布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烟草危害等核心信息,每2个月更新一次。
3.针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促进教育,每月至少一次,所有宣传资料、工作记录规范入档。
4.公交车、出租车张贴禁烟标识、“临江市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宣传标语。出租车电子屏幕滚动显示健康促进核心信息标语。
(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五)公共场所健康促进建设
负责督导、指导辖区单位、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市商务局负责协调市内各主要商场的电子广告、电子字幕滚动显示健康促进核心信息标语;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控烟等健康知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卫生健康局协调各小餐饮店、药店进行科学饮食、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控烟等健康促进宣传。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协调各小美容院、小旅店、小浴室等设置固定宣传栏,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宣传。各类宣传活动有视频截图、现场图片、宣传播放记录等资料并完整归档。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
(十六)全民健身建设
负责统筹规划全市群众健康体育发展,负责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并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工作队伍制度建设。统筹规划全市青少年体育健身发展,指导和推进全市中小学学校青少年体育健身工作。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提高20%。各类活动有视频截图、现场图片、活动记录等资料并完整归档。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作配合
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纽带、指导和协调作用。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建立工作网络,明确优先领域,组织开展各项综合干预活动。各乡镇(街)负责辖区的建设工作,调动乡镇(街)和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搞好责任区段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与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相结合的文章,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任务。市财政局将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运行管理经费纳入政府预算,保障经费投入,规范管理中央项目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市卫生健康局、市疾控中心在省市指导下完成基线调查,研究制定适合我市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县区综合干预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前提交相关资料,接受国家和省市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二)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
按照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标准要求,按年度细化分解建设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建设目标层层落实到各乡镇(街)、有关部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开展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力争达标一项,验收一项,巩固一项,发展一项。对完成任务好、工作成效大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全市建设工作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在建设工作中,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具体任务,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全市每年要组织1—2次大型宣传活动,各主要公共场所、人口密集地带设立户外广告宣传牌或利用户外电子屏幕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各乡镇(街)、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主阵地作用,努力营造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1.临江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综合评分表(2020版)
3.健康社区/健康村评价参考标准(2016版)
4.健康促进医院评价参考标准(2016版)
5.健康促进学校评价参考标准(2016版)
6.健康促进机关评价参考标准(2016版)
7.健康促进企业评分参考标准(2016版)
8.健康促进场所目标人群快速测评方案
(附件点击此处下载)